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以疼痛及漸進性關節僵硬鈣化的慢性發炎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椎及其鄰近的如髖關節、肩關節等大關節,發生率約為千分之1至3,男與女之比約為4:1。
脊椎原本是一節一節靠關節及韌帶連結在一起的結構,由於關節及韌帶之逐漸僵硬鈣化而變成一長長的骨柱,在發炎疼痛期,病人常捲曲或姿勢不正,所形成的骨柱遂成彎曲狀,造成駝背畸形,由於重力的關係,這種畸形可逐漸惡化至非常嚴重的程度,會導致平視困難及內臟壓迫併健康惡化。
嚴重的駝背畸形是需要手術矯正的,以前有兩種手術方式,一為開張式截骨矯正術(opening wedge osteotomy)(圖一),另一為閉合式截骨矯正術(closing wedge osteotomy)(圖二),前者係由Smith-Petersen於1945年所創,利用僵直性脊椎炎脊椎本身脆而易斷之特性,於脊椎後方做小規模的楔形截骨,再施壓於截骨處,前方之脊椎即可折斷張開而矯正駝背,此法的療效卓著,簡單易行,獲得全世普遍的採用,但是後來由於有少數幾篇的報告此法會造成脊椎前方的大動脈因拉長而破裂導致死亡的病例,於1962年後Scudese, Ziwjan, Thomasen等人將後方之楔形截骨作深,直達脊椎前方之骨皮質,矯正駝背的機轉是將截骨處之空間閉合,脊椎前方之長度不作改變,以避免大動脈傷害之可能,此法稱之為閉合式截骨矯正術,許多醫師也跟進轉而使用此法來治療僵直性脊椎炎之駝背畸形。由於閉合式截骨術是脊柱短縮術,有可能會造成神經壓迫及損傷,且矯正幅度有解剖學上的限制。
多年以來,選擇哪一種方法來治療此病的原則一直沒有建立,自1998年至2002年作者總共以這兩種方法治療了117位僵直性脊椎炎駝背畸形病患,其中66位是以開張式截骨術治療,51位以閉合式截骨術治療,其治療結果顯示,兩種方法的矯正效果差不多,均可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在手術時間及手術中失血量方面,開張式截骨術明顯比閉合式截骨術平均要少35分鐘及813毫升,這係由於開張式截骨術比閉合式截骨術簡單易行之故,兩者都沒有嚴重的手術併發症,而這兩種手術成功之關鍵在於,選擇病人適用何種手術之原則之確立,及手術關鍵技術之掌握。開張式截骨術適用於截骨局部骨質堅硬,年紀小於50歲,無腹主動脈粥樣鈣化之病患;閉合式截骨術適用於截骨局部骨質疏鬆之病患。開張式截骨術成功治療之關鍵技術在於,脊椎前方開張處必須平滑避免造成尖銳骨刺,應採先斷骨再矯正之順序,絕不可採在矯正進行中猛然斷骨之手法,以避免大動脈損傷;閉合式截骨術成功治療之關鍵技術在於完全的椎弓根切除(total pediculectomy)以避免神經根之壓迫損傷。兩者的後方椎板切除均需寬而大,以避免脊椎神經損傷。
這篇研究報告(Closing Wedge Osteotomy Versus Opening Wedge Osteotomy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Thoracolumbar Kyphotic Deformity. Spine 2005;30:1584-93)發表於國際Spine醫學雜誌2005年7月份期刊。
由於開張式截骨術可能傷及大血管,閉合式截骨可能造成神經損傷且單節截骨只能提供25-35度之矯正,作者於2000至2004年間發展出開合式截骨術(圖三),可降低對於神經及血管之損傷且可將以往需二次手術或二處截骨的嚴重脊椎駝背後凸畸型以一次手術或一處截骨術治療,且效果更佳,此篇研究論文(Closing-opening wedge osteotomy for the treatment of sagittal imbalance. Spine 2008;33:1470-7.)發表於Spine醫學雜誌2008年6月份期刊上。目前已用於治療僵直性脊椎炎駝背畸型500例以上,療效卓著。
以開合式截骨術治療僵直性脊椎炎駝背畸型之手術前後X光片及相片之比較圖,其特點是單一節段開合式截骨術可提供大幅度的矯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