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一頁 noscript
用於治療背與頸部的疼痛有許多不同型式的藥物,這些藥物包括麻醉性藥物及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藥物(NSAID),雖然這專用術語並不適當正確,緩和疼痛的鴉片類通常被稱為麻醉藥品,並且可能被開立處方以治療急性疼痛(短暫劇痛),術後疼痛及某些慢性疼痛,有時候醫師會同時開立非類固醇類的抗發炎藥物及麻醉藥物以減輕與發炎反應相關的疼痛。
服用鎮痛藥物是一個嚴謹的決策,並且病患須被告知有關服用單一藥物的可能副作用及合併不同藥物治療的危險性,這也是了解病患藥物治療史讓的醫師所必須做的一項決策。
醫師常用嗎啡控制疼痛,但是,國人幾乎一談到嗎啡就色變,我們一直把海洛因與嗎啡當成是同義字,這恐怕是最大的關鍵錯誤所在。或許它們可歸類成表兄弟,卻是「一表三千里」。嗎啡在醫院幾乎是處處可見。任何開刀的大手術、無痛的大腸鏡檢查、門診的婦科手術、心肌梗塞時的胸悶、肺積水、在加護病房全身插滿管線的痛苦,甚至癌症末期吸不到氣的害怕的時候,都是靠著嗎啡度過這些生不如死的痛苦。藥物成癮的基本條件,必須是讓人有欣快感,且渴望這種愉悅的經驗不斷重現,海洛因有此能耐,但是,嗎啡則不然,它會造成欣快感的機率很低,也就是說要嗎啡成癮不是那麼容易。除非長期不斷使用,以致形成生理上的依賴,才有此可能。開始使用嗎啡,病人通常還會經歷短期不愉快的過程,惡心嘔吐、頭暈。這些作用也足讓病人會期待只要疼痛消失,就永遠離開嗎啡,而不是像一般人所想像會在療病結束後,嗎啡上癮。嗎啡能夠在百年藥學史上依然屹立不搖,有其特殊性。嗎啡雖然由肝臟代謝,腎臟排出。但它幾乎不傷肝腎,而且劑量也沒有極限。當腫瘤失控變大,壓到其他的內臟器官時,疼痛加劇時,嗎用量也可無限增加,以追上腫瘤壓迫所造成的疼痛;因每個人對疼痛的耐受度不同,醫師也可能給病人自控式的嗎啡劑量調整,讓病患自己調控,因為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何最舒服;病患所付出的代價就是便秘、嗜睡而已。便秘完全可靠緩瀉劑來處理,嗜睡對一位癌末的病人,也並不是壞事。癌末病人的緩和療法的目的,在於求一場好死且能夠活著的親友說再見,我們需要這麼畏懼嗎啡嗎?讓疼痛吞吃我們的意志、尊嚴。而不能做一場溫暖的告別嗎?人生己經有許多心理的害怕與痛苦,其實不需要再忍受肉體的煎熬,因為有藥物可以緩解,而且這類肉體疼痛對人類幾無建樹,能免就當免。
這篇文章的目的在於幫助病患了解什麼是鴉片類的麻醉藥品,它們的藥效如何?一般的副作用及由藥品引發的症狀的相關事宜。
鴉片被用於緩和疼痛已長達好幾個世紀,鴉片是引自罌粟植物的種子,而被稱為鴉片(opiate),嗎啡與可待因是大家熟知取自罌粟提煉而成,其它鴉片類包括人工合成的如meperidine及體內天然的化學物質如endorphin等。
鴉片緩和疼痛作用於二種途徑,第一.它們附著於腦.椎孔及腸胃道細胞表面的特殊蛋白質上,稱為鴉片類的接受器,這些藥物阻擋並停止疼痛訊息傳尊至大腦;第二.它們作用於大腦使其改變對疼痛的感覺,這些藥物並不會消除疼痛,然而卻有效地減輕且改變病患對疼痛的感覺。
任何藥物的藥效取決於一次所服用的總劑量,病患過去使用藥物的經歷,及藥物是否是肌肉注射,靜脈注射或口服,病患的精神及情緒狀態都可能影響藥物的藥效,當然,合併多種鴉片類藥物或酒精皆能引起深層的副作用,有些副作用是有害或致命。
長期使用鴉片類藥物可能導致對此藥物產生耐藥性,這表示需要更高劑量的藥物才能達到與起初使用此藥物同樣鎮痛的效果,有些病患會發展出交叉耐藥性,這是指長期使用一種鴉片類藥物可能導致所有鴉片類藥物皆產生耐藥性。
所有藥物都會有副作用,有些副作用是可以被接受的,有些則是令人感到棘手甚至具有危險性,一般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欣快感.困倦.噁心.嘔吐.便秘.瞳孔放大及呼吸急促,病患必須隨時向治療的醫師回報所產生的副作用情形。
當身體狀況適應了鴉片藥物的存在,等藥物使用劑量減少或突然停止服用將會出現戒斷症狀。戒斷症狀最早可能出現在劑量大量降低後數小時,並且從此以後戒斷症狀每天都會出現二至三次,絕不能在未經醫師的認知與告誡擅自改變處方藥物的劑量。
戒斷症狀包括對藥物的依賴,心神不寧.喜怒不常.失眠.打呵欠.異常腹部絞痛.腹瀉及脹氣。
疼痛是個人性的-沒有二個病患對疼痛的感覺是相同的,這就是為什麼病患與醫師的溝通對有效地控制疼痛而言是重要的,有數百種藥物與治療背與頸部的疼痛的方式可供選擇,控制疼痛在病患與醫師合作時並不是一種單選的課題。
置頂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