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腰椎椎板切除術 |
|
它是什麼? |
|
腰椎椎板切除術是一項手術,實行於下位脊椎,使一節或多節的神經根產生減壓效果。此項手術名稱起源為腰椎(下位脊椎),椎板(脊髓腔頂部骨質的某些部份)和切除術(移除)。 |
|
為何須做此手術 |
|
神經根壓迫現象,是指下位脊椎的神經根遭受壓力而造成背部及腿部產生疼痛的症狀。在此項手術中,手術大夫在下背部經由一道小切口,進入而到達腰椎。當附著於脊椎的肌肉被分開後,椎板可移除(圖2)而使受壓迫神經根顯露出來。
減壓可藉由移除壓迫來源之突出椎間盤、椎間盤碎片、腫瘤或不規則的骨質突出,稱為骨刺。 |
|
|
|
手術後的發展 |
|
腰椎椎板切除術,術後成功康復的要素,端賴病患是否對手術過程及術後恢復效果有一番詳細認知。主刀者亦須有完善訓練及臨床經驗,能夠藉由手術將身體上的疾患改善矯正。病患亦須有足夠營養來促進肌肉、神經及骨骼組織的癒合。完全的康復要素,亦包括患者為了病情痊癒,必須有堅定、正向的目標,並且逐漸地達成每項目標。 |
|
術前準備工作 |
|
因手術過程會導致病患體內水份乾涸及處於睡眠狀態,故在術前一小時為病患打上點滴。 |
|
術後照料 |
|
術後,病患須平躺及俯臥,且維持此姿勢達數天之久,期間中,可短暫改變姿勢只因避免褥瘡。可能會有少許背部疼痛或僵硬現象。
病患應睡在堅實的床墊上,而且避免腰部產生彎曲,避免拿重物及長時間坐立不動(例如長時間開車)。
通常在接受椎間盤手術後第四至五天,病患便可出院。
但是病患必須遵守下列原則:
- 避免坐姿超過15∼20分鐘
- 須坐立於有靠背的椅子
- 避免彎腰,扭腰或舉重物
- 一開始時可緩步行走(室內或室外皆可),然後行走距離可慢慢增加。
- 術後兩週,可從事跑步機運動或緩慢的游泳
- 再經過四週,便可從事持續性之運動
- 若背部或腿部有感疼痛或不適,則運動或工作量須馬上減緩或停止。
|
|
危險性 |
|
所有手術皆因心、肺功能或麻醉本身帶來某些危險性,只是機率極小吧!(因全身麻醉所導致的致死率約1:1600)
椎間盤手術最常見的危險併發症是術後感染,機率約1∼2%。接下來的危險性,便是下背部的神經損害或是椎間盤前方的大血管損傷。有時,會發生術後患肢仍有少許酸麻或逼尿肌功能受損,但此現象是椎間盤壓迫神經後,所造成之必然結果,而非手術本身所致。
椎間盤切除可使90%的患者達到緩解,但仍有某些病患術後疼痛無法根治,此仍決定於病患症狀產生多久後才接受手術治療或是有其他因素。 |
|
術後效果 |
|
術後約五天,大多數病人即可出院。術後在家中恢復約四至六週,病患可重新開始一切日常活動,包括工作。
只要正確的評估病患病情,仍然有很好的機會將椎間盤成功切除來減緩疼痛。 即使病患已年邁六十,椎間盤切除術對於87%的患者,仍有令人滿意或極佳之術後結果。椎間盤切除術可同時緩解背部及腿部之疼痛,但最大成效仍在於緩解腿部之疼痛。 |
|
|
|
|
|